关于宜兴

建置沿革

宜兴古称荆邑,春秋时属吴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建县,改荆邑为阳羡县。西晋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(303—310),朝廷为表彰周玘(周处长子)三兴义兵平乱之功,设置义兴郡,属扬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),改称义兴县,属常州。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),为避赵光义讳,改为宜兴县,属常州。清雍正四年(1726)分为宜兴、荆溪二县。民国元年(1912)荆溪县撤销,并入宜兴县。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属常州专区,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属苏州专区,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属镇江专区(1967年3月改称镇江地区),1983年3月起属无锡市,1988年1月撤销宜兴县,设宜兴市(县级市)。

地理位置

宜兴市位于北纬31°07′~31°37′,东经119°31′~120°03′。地处江苏省西南端、沪宁杭三角中心,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,东南临浙江省长兴县,西南界安徽省广德县,西接常州市溧阳市,西北毗连常州市金坛区,北与常州市武进区相傍。滆湖镶嵌宜兴和武进之间,三氿(东氿、团氿、西氿)相伴市区。地势南高北低,西南部为低山丘陵,全市最高峰为黄塔顶,海拔611.5米;东部为太湖渎区,适宜种植各种蔬菜;北部和西部分别为平原区和低洼圩区,是宜兴粮油主要产地。全市总面积1996.6平方千米,城市化率65.21%。

区划人口

至年底,全市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——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、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,1个省级开发区——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,有镇13个、街道5个,有行政村213个、社区97个。户籍总人口108.33万人,其中男性53.37万人。全年出生10347人,出生率9.55‰;死亡9091人,死亡率8.39‰;人口自然增长率1.16‰;计划生育率99.99%。少数民族42个、1.41万人(含流动少数民族)。宜兴市人民政府驻地:宜城街道陶都路8号。

自然资源

宜兴地区资源丰富,可开发利用土地较多。降水丰沛,河流湖荡密布,水资源丰富,水域面积532.6平方千米。有天然湖荡30个(不含太湖)。探明矿种有石灰岩、大理岩、石英砂岩、煤、泥炭等27种。蜀山独有的陶土是制作紫砂器具的上等原料。拥有竹子、松树、杉树等品种为主的用材林,是江苏省竹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。茶树种植面积7.49万亩,茶叶总产量6029吨,是江苏省的茶叶主要产区。有野鸭、黄雀、黄鹂等上百种野生鸟类,狼、野猪、刺猬、松鼠等多种野生哺乳动物,银鱼、鲫鱼、草鱼、蚌、蟹等几十种水产。

历史人物

姓名 生卒年 事迹
周处 236年~297年 晋朝周处是妇孺皆知的“周处除三害”的主角,是弃恶从善、改过自新、发愤励志、尽忠报国的典型;所撰《阳羡风土记》是中国最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著作之一
蒋捷 1245年-1301年 宋末元初词人,宋末四大家之一
卢象升 1600年~1639年 明末著名抗清将领
徐溥 1428年~1499年 入阁为相12年,政绩卓著,为一代贤相
周延儒 1593年~1644年 1613年(明万历四十一年)连中两元(会元、状元),后二度为相

© 2019 陆杨. All Rights Reserved.